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

风雨·真情
2014-12-08 14:06  

作者简介:李金柱,男,1955年出生。1982年1月从河南大学体育系毕业。1982年2月到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师,后任政教处副主任、学生科长、副校长,高级讲师。1991年11月调安阳市体育运动学校,任副校长,校长职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2008年7月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在安阳师范学院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之际,师院体育学院的同仁找到我,说师院有很多教师都是从原来的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过来的。所以作为师院的一部分,当年的二师人也理当庆贺庆贺。

是啊。前些年,由于师专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安阳以师专为依托,把二师、教育学院和体校合并进来,成立了师院。二师为师院升为本科院校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庆贺归庆贺,大家要我写写二师办体育班的感受,算是留下点值得纪念的东西,我很为难。让我跑跑跳跳还可以(现在也跳不起来了),可让我拿起笔爬格子,还真有点作难。

工作之余,夜静时分,将记忆里的件件往事写成文字,汇成此篇。只是水平有限,还请 君见谅。

从哪里说起呢?

在我的办公桌旁摆放着一张大照片。

那是 2008年5月30日 ,二师八五·八体育班全体同学,与包括我在内的8位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在聚会时的合影。(其他7位分别是李文勇、杨海义、李秋玲、张维全、宋保平、陈燕、 邵国政 老师)

为了这次20多年后的相聚,同学们忙前忙后,群情激昂。

聚会那天,我很激动。看着眼前的同学们那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我不敢相信这就是20多年前的那群天真稚嫩、顽皮可爱的孩子。

忆往昔,我和大家一样,眼睛里闪着泪花,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

当年,那是1982年。28岁的我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河大体育系毕业。

带着年少时的教师梦,带着对自己从事了多年的体育训练的热爱,带着对家乡热土的一片真情,更带着大学老师们的殷切嘱托和期望,我被辗转分配到了座落在安阳县小吴村的安阳师范,原来的地区三师。

早在分配之前我便有所耳闻,这是一所刚刚成立的学校,偏僻、简陋、条件艰苦。

报到那天,面对眼前的一切,我的心里更是酸楚楚的,不是滋味。两栋还在建设中的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楼,几间施工用的平房,一个简易的门房,没电、没水、没路,人烟稀少、杂草丛生、荒凉一片……这让踌躇满志的我,一下子变得心灰意冷。

是学校的老领导、老同志的一举一动感动了我。他们远离亲人,却依旧艰苦奋斗在这片刚刚起步、有待发展的校园里。在建设学校的工地上,他们无怨无悔、坚定执着。

还记得原安阳地区教育局老局长宋民一和二师老校长季建修的一席话:

“现在农村特别需要教师,尤其缺体育教师。把你们派到这里,就是希望你们发挥才干,尽快为安阳地区培养教育人才!”

很快,我又振奋起了精神。

1982年的暑假,我和王永春、赵敬让两位老师赴滑县师范,参加了二师首届体育班的招生面试和体育加试。

虽然当时的招生名额只有40多个,可来自安阳地区13个县的考生却达到了几百人,这让我更加振奋。

在参加面试的学生中,有当时安阳地区的长跑冠军滑县学生郭永超,有引体向上一口气能做30多个的林县学生杨金书……看到他们,让我看到了希望。

还记得在测试专项时,我问一名考生:“你的专项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我的专项是跳绳!”

听了这话,我忍不住笑了。

也是通过招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农村体育教学的薄弱与落后,深深懂得了培养农村体育教师的迫切需要。

经过严格的测试、选拔,1982年的秋天,二师迎来了首届体育班的39名同学。这其中,有大个子李国联,有小个子孔德兵,有长跑冠军郭永超,有武术爱好者寇全洲……

面对这群可爱淳朴、求知欲望强烈的孩子们,作为老师的我本该高兴。可一没教学大纲,二没训练场地,三没办学经验,这让所有准备在这片天地大干一场的老师们再次犯了难。

但二师人从来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没有教材就自己编,没有场地就自己建!大家各自分工,一边带领学生平整场地,一边去省体校学习课程设置、去北京买来本科教材参照编写自己的教材,真可谓四处“取经”。

还清楚的记得,当年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生活上都很艰苦。

首先是没有电。学校当时用的是农用电,每到农忙时节便经常停电,且一停几天。傍晚,学校小卖部里总是挤满了排队买蜡烛的学生,俨然成了当时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没有电也就没有水。学校当时还没有用上自来水,校内唯一的水源是一眼临时开凿的水井。水井需要水泵,水泵抽水需要电。每次停电,别说学生们的洗脸刷牙之需,就连食堂做饭也成了问题。

因此,学生们经常要到 两公里 以外的原市委党校去拉水。每次拉水回来,不但学校食堂的水缸满了,就 老师家里的大盆小盆也满了。这水,是学生们为学校拉来的“救命水”。

那时的校园还没有修路,每到下雨,泥泞不堪、无法行走,有时连正常的教学都无法进行,学生们就只好上自习。

每当回想起这些,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们,无不感慨万千!

生活上的艰苦还可以勉强克服,教学上的困难就更加难以言表。

当时的教材是参照本科教材编写的,但学生们本来基础就差,再去硬“啃”本科教材,难度可想而知。

体育班的教学需要场地,可学校当时既无资金又无设备,只有一片不大的荒地。所以,修场地就成了全校师生的头等大事。

每天,大家除了上文化课外,其余的时间(包括课外活动和节假日),都在和铁锹、扁担、箩筐、板车、扫帚打交道。

真是农村来的孩子,干起活来真是个顶个的麻利,内行,有力气!

在修路、平整操场的过程中,全部是男生的体育班总是承担着最苦、最累、最重、最艰巨的任务。

只要是体育班参加劳动的地方,除了笑声和号子声之外,还总能听到一声声清脆的“啪、啪”声。那是由于干活时力量大了,扁担杠子、铁锹把子被折断的声音。

正是这声声清脆的“啪、啪”声,打出了体育班男生在全校的威名,成了全校劳动场上的“英雄”和“模范”。就连一开始不太喜欢体育班男生的其他班女同学,也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群生龙活虎、憨厚结实的男子汉身上,就好像找到了心中的“白马王子”。

经过师生的艰苦努力,学校的土操场总算修好了,路也修好了。

每提及此,二 师的 老师们常说,建设二师真正的英雄是学生!

由于农村体育师资和条件有限,初来体育班的学生们几乎都没有什么基础,就是凭借“身强力壮”才考上了体育班。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起动作来难免会显得呆板、僵硬。

我一直担任八二·三体育班的班主任。为了把学生们培养成才,我和先后任教体育班的王永春、赵敬让、李文勇、杨海义、李秋玲、宁建华、张维全、宋保平、陈燕、秦振勇、常红军等诸位同志一道,研究教学教法,制定训练计划。每天天不亮,我们便组织学生起床跑步,练素质、练专项技术。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们把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田径、篮球、武术……各个专业队 都在 老师的带领下刻苦训练,多点开花,综合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简称三基)。平静的校园也渐渐热闹了起来。

同时,我们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八五·八班的韩党顺同学喜欢练字,现在其书法已小有名气;八七·八班腼腆的于东波同学喜欢弹吉他,如今的他已成为安阳知名的音乐创作人……

体育 班的 老师都有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成才。无论他们现在的基础有多差,我们要通过这三年的教学,让学生们走出二师大门就能胜任本职工作,并有一技之长搞好社会实践。将来,无论他们干任何事,只要一提起是二师毕业的,都是响当当的,决不能给二师脸上抹黑。

学生们很争气。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无论衣服烂了、手磨破了,所有的困难都没能阻止这群从农村走来、虚心求学的孩子们那坚定的脚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磨练,首届体育班的学生们成熟了,动作协调了,成绩提高了,知道体育是怎么一回事了,知道什么是运动技术了。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实践单位无不夸奖二师体育班的学生吃苦耐劳,技术过硬。

记得每到学校要举行运动会的时候,体育班的同学总是最为“吃香”,班班都邀请体育班的同学去担当“小教练”。在“指导”兄弟班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体育班的同学自己也得到了社会实践方面的锻炼。所以后来,他们在担任全市各种运动会的裁判时,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行教师无不羡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师体育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不但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与肯定,有的还成绩显著,做出了惊人的业绩,走上了领导岗位,当年的优秀学生李继文如今也已成为师院的副教授。

一直到现在,二师体育班的学生们还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努力的提高着自我、超越着自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依旧统领和引导着当地农村基层体育教学和农村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潮流和方向。

师者以学生为荣。看着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所有任教过体育 班的 老师们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同学们,当年的老师们也如二师那般年轻。当岁月写在了我们的脸上,无怨无悔,坚定执着。看着你们,我们便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没有愧对二师培养农村教师的初衷,没有辜负老领导、老前辈的嘱托,没有误人子弟。

忆当年,总淡漠了苦,总那么甜!

1984年,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安阳师范划归安阳市教育局管理,从此更名为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

当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奇缺,为了能够提前顺利就业,当时报考二师的农村学生特别多。每年招生面试时,二师门口总是人山人海,场面火爆。

除了当年从滑师归过来的一个民师体育班外,后来的二师还先后招了八五·八体育班、八六·十体育班、八七·八体育班以及八八级体育侧重班。

无论是哪届的体育班,学生们尊师守纪、吃苦耐劳、不畏强手、虚心好学的品质,始终没有改变,届届相传。

这就是二师体育班的精神。它表现于学生,却源自于每一位体育 班的 老师们。正是老师们的勤奋耕耘,才换来了今天的桃李天下。

桃李天下,这是二师的骄傲,也是师院的骄傲。

如今,二师合并到了师院,就如河流汇入了大海。

原来二 师的 老师们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得到了更加丰富的营养,安阳师院使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升华。

1991年,我因为工作需要,从二师调到体校。

但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每当我在农村选材时遇到了自己的学生,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每当我一次次的听到外界对二师体育班学生那啧啧的赞叹,

我就想起了二师,想起了二师体育 班的 老师们,更想起了我的学生们……想起了当年的风风雨雨,片片真情。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8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安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校友会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弦歌大道 邮政编码:455002 电子邮箱:xyh@aynu.edu.cn 电话:0372-3300520